(资料图)
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做好明年经济工作,加强重要能源、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。
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迫在眉睫,为了打好这场“硬仗”,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,另一方面也要增强传统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。
坚持新旧能源齐头并进发展是当下的必然选择。去年以来,不少地方为了发展新能源,不顾实际情况压缩传统能源,加上地缘冲突加剧导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紧张,石油、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处于高位,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。
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,都需要充分发挥传统能源的“压舱石”作用,这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基础。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显著特征是“富煤贫油少气”,这也决定了当前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。而其中,煤炭更是发挥着主体能源作用,前三季度,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60%,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承担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。
据国家能源局12月20日发布的消息显示,今年以来,各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增供,1月份至11月份全国煤炭产量40.9亿吨,同比增长9.7%,比去年同期增加3.6亿吨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传统能源方面就可高枕无忧,反而更需加快转型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尤其是煤炭清洁利用,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,如今正是煤炭企业发力转型的窗口期。
不仅传统能源需要技术加持不断转型,目前渗透率仍处于低位的新能源更离不开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。不管是风光大基地建设还是分布式光伏开发都处于积极布局阶段。
作为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”中的关键一环,风光大基地承载着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任。而当下,风光大基地还面临着储能如何调峰并网等诸多技术难题。
《“十四五”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》强调,布局前沿方向,激发创新活力,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,加大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力度,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,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,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,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。
对于能源行业来说,亟须加强技术创新赋能,以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,这其中包括光伏电池技术路线、深远海漂浮式基础风电机组、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都需要技术突破和升级。
能源改革风正帆悬正当时。“十四五”及今后一段时期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期,转型过程需要新旧能源共同发力,在技术的加持下加速推动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。
X 关闭
-
2022-12-22
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亟须技术加持|焦点热门
-
2022-12-21
Dance in the moment
-
2022-12-21
中国电建董秘回复: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您的邮件我司已收到,已通过邮箱回复您,相关信息请您查阅_最新消息
-
2022-12-21
尊享贷逾期多久会上征信呢
-
2022-12-20
四方达(300179.SZ):完成股份回购计划、已回购A股316.75万股_环球精选
-
2022-12-20
宝莫股份(002476)12月2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58.11万元 世界聚焦
-
2022-12-19
南方精工: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
-
2022-12-19
迎丰股份(605055.SH):拟约2.33亿元收购绍兴布泰100%股权 全球热点
-
2022-12-19
国家发改委:预计短期猪价仍有走低可能 生猪预期盈利将继续缩水
-
2022-12-19
许昌:开展中小微企业“提质增效,高质量发展”金融服务活动 世界球精选